沈阳加速向“智造强市”转型升级

今年以来,沈阳市锚定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中心目标,以智能化改造为引领,着力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实施产业链提升工程、制造业数字赋能工程,推动产业结构从“低小散”向“高大上”迈进,一场从工业大市向“智造强市”转型升级的华丽蜕变正在上演。

2023年11月26日

  今年以来,沈阳市锚定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中心目标,以智能化改造为引领,着力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实施产业链提升工程、制造业数字赋能工程,推动产业结构从“低小散”向“高大上”迈进,一场从工业大市向“智造强市”转型升级的华丽蜕变正在上演。

  大清宝泉踏上“智慧路”

  沈阳大清宝泉矿泉水饮品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清宝泉)是一家有着30年历史的桶装水生产企业。过去,企业采用的是半自动生产线,冲洗、灌装、封盖等生产流程都需要人工参与,工人的操作熟练度成为制约企业产能的瓶颈之一。

  2021年起,企业购进三条智能化全自动生产线,通过机器换人、生产换线、设备换新,实现了产品生产指令、作业计划、质量检测、物流配送等流程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管理。车间里的工人少了,生产效率却极大提升了。

  通过上云、用数、赋智等方式推行数字化管理、智能化生产,企业被辽宁省工信厅评为省级数字化生产车间和智能工厂,如今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绿色工厂和智能工厂项目。

  “我们以智能化设备为基础,结合信息化系统作为控制中心,进行全过程的数据记录,设置互联网和统一的产品全生命周期平台,帮助我们缩短产品研制周期,提高劳动产能效率达11%,降低运维成本达28%,提高能源利用率达33%,降低产品的不良率达到5%。”大清宝泉总经理张敬华说。

  “老字号”乘势新东风

  大清宝泉的智能工厂建设是我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年初以来,沈阳市围绕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大力推进制造业数字赋能工程,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老字号”企业赋能增效,全面推进制造业企业向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转型升级,一大批“老字号”企业乘着数字化、智能化东风驶入了转型升级的快车道。

  在赛轮(沈阳)轮胎有限公司,通过与工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一条轮胎只要38秒就能下线;在特变电工沈变公司新建成的套管基地,移动机器人替代人工实现了智能操作安全高效;在沈鼓集团,借助传感、数据处理与状态监测技术,“沈鼓云”实现了对用户机组的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与客户实时零距离交流,让沈鼓的服务更智能、更贴心。

  “我们车间已经实现了无纸化以及相关生产数据、管理数据的透明化、可视化,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我们产品的生产质量。”(下转3版)  (上接1版,沈阳加速向“智造强市”转型升级)沈鼓集团信息数据中心主任郝玉明表示,未来,沈鼓集团还要围绕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以及老旧车间设备的改造赋能,全面加强“数字沈鼓”建设。

  工业互联网建设“提档加速”

  截至目前,全市5G基站已实现重点区域、重点场所全覆盖,标识解析二级节点13个,位居东北地区第一。沈阳已拥有9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1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涉及能源、输配电、食品等多个领域,累计滚动推进省、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项目371个,培育市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行业示范项目48个,获批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项目54个,获评国家智能制造类示范项目39个。

  未来,沈阳市将进一步推进企业上云用云,加快推动企业实现业务数据和设备上云上平台,加快推进“星火·链网”超级节点建设,推动标识解析与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融合创新,不断提升数据综合服务能力。

  “我们将继续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做大做强‘中科云翼’‘安新云控’等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夯实重点行业级、龙头企业级、特色区域级等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撑能力,积极引育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持续提升平台服务供给能力,为我市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市工信局软件服务业处相关负责人说。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黄超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