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沈阳在打造新时代“六地”中当好“排头兵”贡献参事力量

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提出,努力在辽宁打造新时代“六地”中当好“排头兵”,在走出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上挑大梁担大任、当先锋作表率。

2023年11月28日

  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提出,努力在辽宁打造新时代“六地”中当好“排头兵”,在走出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上挑大梁担大任、当先锋作表率。

  在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之际,市政府参事围绕科技创新、产业转型、现代化农业、文体旅融合等方面,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为沈阳在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中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贡献参事力量。

  市政府参事 唐立新

  要聚焦制造业数字化与智能化主攻目标,通过工业智能技术赋能钢铁工业及装备制造业,破解制约制造业发展提质增效的难题,构建制造循环工业系统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钢铁与装备上下游铁链高质高效循环。通过筹建智能工业数据解析与优化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科技平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保证东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安全可靠与系统优化。

  市政府参事 杨志安

  加强农业设施建设,加快新建高标准农田进程,提升农田高产稳产、防涝抗旱能力;巩固扩展农业有效投资,支持各类农业项目及早落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后管护资金保障;把握机遇,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食品加工、食品溯源等深度融合。

  市政府参事 刘志敏

  以智能化航空装备为突破口,大力引导整合航空、自动化领域创新力量,探索区域协同创新机制;走差异化竞争、特色化发展路子,选准产业创新方向,整合科技创新力量,将优势资源向优势产业的新兴方向聚焦,延伸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市政府参事 刘洪涛

  要围绕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顺应低碳多元、安全智能的新要求,推动油气田企业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深入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推动沈阳加快建设清洁能源强市,更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市政府参事 郭书海

  瞄准农业“碳”减排、挖掘农业“碳”潜力。要开展绿色农业示范,培育低碳优质新农业;发展多途径养殖业废弃物利用模式,通过实施能源化利用技术,提高全要素的多级循环利用化效率,延长大农业产业链;试点试行农业双碳管理,通过对碳排放指标的分等定级,在信贷投放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逐步完善农业碳汇交易体系与交易市场。

  市政府参事 严文复

  加快集体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促进乡村振兴发展。要充分利用集体土地这一有效资源和载体,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应有的作用,从助力乡村振兴的角度,深入探讨乡村产业用地布局、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股联营、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耕地保护执法监察等实施路径。

  市政府参事 周新文

  注重围绕打造产业链进行专业化整合,以市场化方式推进央地合作。要充分发挥驻沈央企的桥梁纽带作用,借鉴学习先进经验,建立组织保障与沟通机制,拉长合作链条,打造优势产业,优化营商环境、建立服务机制,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不断提升央地合作水平,助推沈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市政府参事 何 伟

  强化政策保障,出台高质量发展我市眼健康产业的相关政策,在加强产业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能级提升、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等方面给予支持;夯实核心产业体系,围绕重点领域打造眼健康产业创新平台;打造眼健康产业战略高地,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引入高水平技术团队和企业,产出一批标志性科技成果。

  市政府参事 张淑华

  要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政策顶层设计,激发人才创新动力;优化创新人才激励政策,强化政策落实;加强政策宣传,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构建人才想为、敢为、能为、安心作为的人才激励体系,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推动沈阳市从人才大市向人才强市转变。

  市政府参事 沈长征

  实施文化遗产牵动战略,深度挖掘历史建筑带给城市的独特魅力,对历史建筑进行价值再造,形成新的文化地标;充分挖掘历史建筑的文旅功能,打造不同的历史文化街区,形成新的文旅“打卡地”,进一步提升城市美誉度,提升城市凝聚力和吸引力。

  市政府参事 张 涛

  强化制造业数字赋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要推广数字化赋能制造业的理念,支撑产业数字化转型;支持保障虚拟现实技术、数字化能源管理等数字化技术落地见效;完善数字化人才培养及扶持政策,鼓励企业领导者重视人才的挖掘与培养;对“数字化转型”项目予以政策支持,提升创新积极性。

  市政府参事 肖印波

  发挥沈阳人才及工业基础优势,共建航空及燃气轮机产业集群。要适时考虑搭建燃气轮机制造相关技术合作交流平台,发挥沈阳人才及工业基础优势,共建航空及燃气轮机产业集群,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资源优势,借助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发展势头,促进更多央地企业之间的合作,为重振沈阳经济做出更大贡献。

  市政府参事 罗海波

  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协同,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在沈阳形成科技和产业双向驱动的发展格局。要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引导创新链围绕产业链开展科技创新;加快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完善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制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构建协同创新机制,打通多维创新链条,开展联合科技攻关。

  市政府参事 崔日明

  加快推进服务业创新发展,打造区域现代服务业中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持续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政策支持,整合资源、整体推进;着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向创新化、高端化发展;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齐短板,多样化、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市政府参事 姜秀婉

  持续拓宽与人民群众的沟通渠道,倾听百姓心声,了解百姓需求,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改造、市政基础设施改造等民生工程,全力补短板、锻长板、树样板,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让沈阳更有颜值、更具活力、更显魅力。

  市政府参事 石太渊

  树立“大食物观”理念,深入挖掘我市农业资源特色优势,通过夯实原料生产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集聚区、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完善流通体系、提升科技创新力、加强质量安全保障等,延伸食品产业链、提升食品价值链、打造食品供应链,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推进我市建设食品大市。

  市政府参事 王武范

  积极支持推动沈阳金融法庭建设,助推创建支点地位突出、裁判公正高效、诉讼服务便捷、司法科技领先的全国一流金融法庭,化解区域金融风险,为优化提升中心城市功能,推进沈阳加快建设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提供有力司法服务保障。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唐心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