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国之重任” 服务“国之大者”

主持人刘璐赵婷婷辽宁日报经济新闻部记者编者的话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提出了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即通过全省上下不懈奋斗,努力将辽宁打造成为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地、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东北亚开放合作枢纽地

2023年11月30日

主持人 刘璐 赵婷婷 辽宁日报经济新闻部记者

编者的话

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提出了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即通过全省上下不懈奋斗,努力将辽宁打造成为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地、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东北亚开放合作枢纽地,在走出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上发挥龙头和骨干作用,在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中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

为解读好、阐释好、打造好新时代“六地”。从今天起,本报会客厅专版推出系列访谈,邀请资深专家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就新时代“六地”讲认识、谈见解、提建议。

今天刊发第一期。

核心提示

打造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地,就是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战略部署,聚焦强国建设、服务国家战略,提高国防安全保障水平,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巩固产业安全基础,强化能源安全保障作用,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切实担负起维护国家安全的职责和使命,加快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加快推进质量强省、交通强省、清洁能源强省、海洋经济强省等建设,为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战略提供强有力支撑。

——摘自《中共辽宁省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新篇章的意见》

话题1

在新时代“六地”建设中,“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地”是管总、管根本的

在您看来,省委为什么提出要打造“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地”?“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地”在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中处于怎样的位置?

褚志利: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东北、辽宁振兴。省委提出打造新时代“六地”的目标定位,特别是提出“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地”,是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部署和必然要求,也是更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重大决策和通盘考虑,这也充分体现了省委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奋力推动全面振兴的历史主动和使命担当。

我理解,在新时代“六地”建设中,打造“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地”是管总、管根本的,聚焦的是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政治使命,承载的是国家战略需要,服务的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

梁启东: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提出打造“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地”,是站在中国式现代化全局高度,对辽宁振兴发展提出的战略定位。“支撑”二字,分量很重。“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地”在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中最靠前、最突出,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举措,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补齐发展短板的重大任务,是优化调整国有资产布局、更好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客观要求。

王行伟:打造“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地”既是中央支持东北振兴的战略要求,也是辽宁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率先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的必然选择,是衡量辽宁是不是全面振兴的重要标志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28日于沈阳召开的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和2023年9月7日在哈尔滨召开的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都赋予东北、辽宁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重要使命,强调要形成对国家重大战略的坚强支撑。可以说,在推动东北全面振兴中,辽宁具备较好的基础和条件,这就要求辽宁必须发挥挑大梁、做支撑和当先锋、打头阵的核心作用。同时,明确提出打造“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地”,也充分体现了辽宁奋力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的历史主动和使命担当,对推动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话题2

辽宁具有支撑国家重大战略的坚实家底和强大能力

“支撑”就意味要勇担“国之重任”、服务“国之大者”。那么,打造“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地”,我们辽宁的信心和底气在哪里、基础与优势是什么?

褚志利:打造“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地”,辽宁信心、底气充足,基础、优势良好。作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辽宁有着辉煌的发展历史、良好的区位优势、完备的工业体系、丰富的科教资源。新时代新征程,辽宁仍然是党和国家可以委以重任的中坚力量。

从产业发展看,我省是工业大省,装备制造、石化、冶金等产业在全国具有优势地位,同时,我省拥有一批世界一流的技术力量,“国字号”创新平台众多,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蓬勃发展,各类技术工人规模庞大,具有支撑国家重大战略的坚实家底和强大能力。

从粮食生产看,我省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粮食单产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今年全省粮食产量有望再创历史新高。此外,我省农产品品种多、品质好,近年来,我们不断筑牢“压舱石”,加大稳产保供力度,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我们有能力让“中国碗”装上更多“辽宁粮”。

从能源角度看,我省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安全通道,新型清洁能源发展势头良好,能源发展正朝着安全、绿色、可持续的方向稳步迈进,将有力维护国家能源安全。从生态环境看,我省生态系统完备,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场景一应俱全,近年来,辽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必将为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作出辽宁新的贡献。

梁启东:打造“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地”,辽宁的外部优势同样明显。党的二十大关于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的部署、《关于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家各部委关于东北振兴的支持措施、国家关于东北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部署、俄罗斯远东开发、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等,都是辽宁打造“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地”的机遇和优势。这也和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提出的辽宁正处于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期、政策叠加的红利释放期、发展动能的加快集聚期、产业升级的转型关键期、跨越赶超的发展窗口期相吻合。

王行伟:辽宁区位优势明显,处于经济发展的黄金纬度带,拥有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资源、科教、人才、基础设施等潜力较大。在全球产业链和地缘政治格局急剧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的重大机遇下,需要辽宁把科教和产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凸显在经济、能源、粮食等方面支撑国内大循环战略的重要地位。同时,国家加大对东北的政策支持力度,进行重大生产力和战略科技力量布局也会强化辽宁对国家重大战略的支撑能力。

话题3

将进一步集聚和放大辽宁的比较优势

对辽宁来说,打造“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地”,既是政治使命,也是难得的历史机遇。在您看来,在“两个大局”交织的时代背景下,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征程上,这样的目标定位,对辽宁的当下与未来意味着什么?

褚志利:回望辽宁历史,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辽宁始终铁心向党、胸怀大局、担当奉献,有力支撑了各个时期的国家建设和事业发展,淬炼生成了红色“六地”,被誉为“共和国长子”。今天辽宁依然拥有独特的比较优势,在支撑国家重大战略上具有硬实力。如果说过去红色“六地”是历史选择了辽宁,那今天的新时代“六地”便是辽宁选择了未来。打造“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地”,意味着辽宁将担当更大的责任、肩负更重的使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当前,辽宁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加巩固,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能力不断提升,外界对辽宁的预期持续向好,全省上下干事创业的热情空前高涨。特别是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当前推动东北全面振兴面临新的重大机遇,这些重大机遇是我们奋力实现辽宁全面振兴的难得契机。

前段时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为我们带来新的重大利好,辽宁迎来新一轮发展的春天。正如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指出,辽宁正处于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期、政策叠加的红利释放期、发展动能的加快集聚期、产业升级的转型关键期、跨越赶超的发展窗口期。打造“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地”,正当其时、大有可为,将进一步集聚和放大辽宁的比较优势,催生更多高质量发展的新活力新动能。只要我们以战略眼光看待时与势,抢抓机遇、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把优势发挥出来、把资源利用起来、把力量凝聚起来,就一定能够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不断开创辽宁振兴发展新局面,不断提升辽宁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地位和分量。

梁启东:辽宁的全面振兴,绝不仅仅是GDP和其他经济指标的振兴。经济增长固然是基础和关键,但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则更为重要。如果以GDP和其他经济指标来衡量,辽宁的经济位次近年来有所下降;但以综合价值来衡量,辽宁是我国重要的产业基地、能源基地、生态保障基地,堪称“国之重器”。试问:什么领域能够代表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是房地产、矿泉水、互联网金融、动漫游戏?还是大飞机、高铁、量子卫星、宇宙飞船、核潜艇、航空母舰、重型燃气轮机、数控机床?答案不言自明。这是辽宁的独特优势。

辽宁的产业构成主要是装备制造业和原材料工业等重化工业。这其中,聚集了一大批重磅企业。虽然这些产业和企业的市场规模不一定很大,但却是保持国家产业独立和迎击各种风险冲击的“顶门杠”,是保持民生和市场稳定的“压舱石”,这是辽宁的价值所在。

在“两个大局”交织的时代背景下,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征程上,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提出打造“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地”,既是政治使命,也是发挥辽宁优势、展现辽宁价值的良机。辽宁要深入研判发展形势和机遇,准确把握振兴目标和思路,以“辽宁之为”担当“国之重任”、服务“国之大者”。

话题4

坚持把问题作为蹚出新路、打开局面的突破口

您认为,要实现“支撑地”的目标、强化“支撑地”的定位,我们还要在哪些重要环节、重点领域持续发力?

梁启东:打造“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地”,要充分发挥创新驱动作用,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全力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积极践行大食物观,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大科技投入,率先把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积极发展现代生态养殖,把农业建成大产业,确保粮食安全。

同时,持续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改造升级“老字号”,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老字号”产业赋能,促进制造业向智能、绿色、高端、服务方向升级;深度开发“原字号”,对冶金、石化等“原字号”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推进“原字号”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发展;培育壮大“新字号”,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强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确保产业安全。

王行伟:坚持把问题作为蹚出新路、打开局面的突破口。我们应主动研判辽宁在打造“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地”中存在的短板、弱项,聚焦问题找答案、紧盯问题找出路、针对问题找方法,深入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引领推动辽宁激活发展动能、增强发展活力、拓展发展空间。

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出实效、创实绩的事。全面提升营商环境建设水平,加大法治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建设力度。加强诚信政府和诚信社会建设,为各类经营主体创造稳定、透明、规范、可预期的法治环境。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提升生产要素配置效率,降低税费、物流及制度性交易成本。积极培树“办事不找关系、用权不图好处”的“清风辽宁”品牌。持续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提高人才政策的精准性、便利度、含金量,完善“引育用留”人才工作体系。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激励机制。优化创新产业环境。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拓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渠道,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多措并举增加各类群体收入。

我们还要从体制机制层面入手,只有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沉疴痼疾,才能把理念转化为行动,把战略细化为举措。要在谋划地区改革发展思路上下功夫,在解决突出矛盾问题上下功夫,在激发基层改革创新活力上下功夫。

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建立健全好干部发现使用机制,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完善干部担当作为激励和保护机制,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落实国有企业振兴专项行动部署,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增强市场意识、服务意识,着力构建亲清统一新型政商关系,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

本版制图  许  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