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一堂课”合作“两头甜”

陶阳当下,校企合作已成为不少地区培养技能人才、促进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途径。然而,现实中也存在着比较尴尬的现象:学校教的知识,企业用不上;企业需要的技能,学校却没有教。这样一来,企业的积极性降低,校企合作的效果大打折扣。如何让校企合作实现“两头甜”,成了一个亟须解答的问题。

2023年12月01日

陶 阳

当下,校企合作已成为不少地区培养技能人才、促进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途径。然而,现实中也存在着比较尴尬的现象:学校教的知识,企业用不上;企业需要的技能,学校却没有教。这样一来,企业的积极性降低,校企合作的效果大打折扣。如何让校企合作实现“两头甜”,成了一个亟须解答的问题。

随着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加快,企业对技能人才的个性化需求愈发强烈,但“合而不融、融而不深”的合作无法实现人才供给和产业需求匹配。让校企合作持续释放能量,需要升级合作模式,使双方深度互融,共同上好技能人才培养“一堂课”。

校企“一堂课”,要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合适的才是最好的,要降低企业招聘、培训的时间成本,培养人才就要“量体裁衣”。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让企业参与到招生、教学、考核等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如校企共同确定专业技能、知识结构、实习实训人才标准等。同时,建立顺畅的沟通机制,及时解决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合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校企“一堂课”,也要统筹校企的优势资源。你有我有,不如大家都有。学生入企即“上手”,需要校企整合教师、课程、基地、岗位等资源,使学生在“工学结合、校企交替”中不断打磨,在实际工作场景中熟练掌握专业技能。校企可以通过建设“工作站”等方式加强线下交流,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实现远程互通、资源共享。

校企“一堂课”,还离不开政策引导。学校、企业都有动力,合作自然有活力。沈阳市就特别制定了政策措施,“真金白银”奖励接收“订单班”学员的企业,同时提出“‘订单班’教学师资由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担任”“学生选拔由双方共同组织实施”“企业预留工作岗位”等建议,推动校企合作向更深入的“双元制”模式升级,让人才有水准、就业有保障。

当然,校企“一堂课”也要共同宣传职业方向、就业前景、企业文化,春风化雨般培养学生对行业、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校企合作的优势,实现高质量就业。

总而言之,只有深度的“融”,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显现“1+1>2”的效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合格的技能人才。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