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笔墨命名 凭技艺出圈 在这里感受“中华老字号”的魅力与底蕴

用“酒香不怕巷子深”来形容沈阳笔墨博物馆再合适不过。作为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博物馆联盟的新成员,沈阳笔墨博物馆不仅凭借展出文房四宝及文玩周边而出圈,还因其有着中国古代制笔工艺“活化石”之称的“沈阳胡魁章制笔工艺”而闻名全国乃至世界。

2023年12月14日

  用“酒香不怕巷子深”来形容沈阳笔墨博物馆再合适不过。作为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博物馆联盟的新成员,沈阳笔墨博物馆不仅凭借展出文房四宝及文玩周边而出圈,还因其有着中国古代制笔工艺“活化石”之称的“沈阳胡魁章制笔工艺”而闻名全国乃至世界。12月13日,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走进沈阳笔墨博物馆,实地探访了“中华老字号”的魅力与底蕴。

  由“中华老字号”胡魁章笔庄发展而来

  在沈阳方城内沈阳路巷子里,有一座青瓦白壁、洁净素雅的徽派建筑,它就是沈阳笔墨博物馆。走进博物馆,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一层是商业文创空间,游客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消遣;二层是静态展示空间,目前展览主题为‘笔墨辽宁铸华章’,包括妙笔生花、墨似浓鸦、一纸千载、苍砚有池、文房小品等五个单元,以毛笔为主线讲述辽宁的历史。地下室为互动视听空间。”沈阳笔墨博物馆工作人员齐天娇介绍。

  “沈阳笔墨博物馆是在‘中华老字号’胡魁章笔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齐天娇告诉记者,沈阳胡魁章笔庄成立于清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与北京李福寿、上海周虎臣并称为“中国三大名笔”。清咸丰四年起,胡魁章毛笔成为宫廷用笔,并成为北派狼毫制笔工艺的集大成者。1993年,胡魁章笔庄被列为“中华老字号”。2007年,沈阳胡魁章制笔工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26道工序才能完成的古法制笔技艺

  今年5月,在沈阳对外公布的第二批“百馆工程”开放文博场馆名单中,沈阳笔墨博物馆名列其中;不久前,该馆又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博物馆联盟新成员的身份亮相。齐天娇表示,馆内目前共有在册藏品353件(套),以笔墨纸砚及文玩周边为主,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有着中国古代制笔工艺“活化石”之称的“沈阳胡魁章制笔工艺”。

  看似简单的一支毛笔,却要经过126道工序才能完成。“‘沈阳胡魁章制笔工艺’为活态传承的中国古代制笔工艺,从选毫开始,要经过水盆、干桌、笔杆刻字等三大类工序共126道小工序。另外,在狼毫中加以苘麻,是胡魁章古法制笔工艺与其他制笔方式的最大区别。狼毫与苘麻兼具吸墨量大的特性,同时两者间形成的缝隙——墨池,也成为储墨的关键。因此,胡魁章毛笔具有‘蘸一墨书百字’的特点。”齐天娇告诉记者,沈阳笔墨博物馆至今仍沿袭古法制笔技艺,传承未断,“来博物馆参观的游客可以目睹古法制笔的过程。”

  八个小时择12支笔,四十年如一日

  记者在沈阳笔墨博物馆一楼展示区看到,69岁的干桌师傅张国茹正在伏案工作。一个案台、一把椅子,就是她四十年如一日工作的地方。“所谓‘择笔’就是把笔尖不好的地方去掉,看似简单,实则非常考验耐心。”张国茹告诉记者,由于制笔工艺精细且纯靠手工,她每天工作8个小时才能择12支左右,“择笔时必须专心,择多择少都不行,含糊一下不仅容易浪费一支笔,还可能划到手。择完,还要在手上试一试,直到择成最佳状态。”择笔40年,张国茹的双手早已磨出厚厚的老茧,可她并不在意,反而乐在其中,“干一行爱一行,每天择笔是我生活的乐趣。”

  因工艺繁复、制作精细,不少学徒难耐三到五年的枯燥学习,无奈半途而废。齐天娇直言,制笔工艺需要耐心和虔诚,“‘胡魁章制笔工艺’不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文化,我们希望更多感兴趣的市民走进沈阳笔墨博物馆,让这门传统手艺传承下去。”眼下,沈阳笔墨博物馆正在升级改造,将于明年元旦前后全新亮相。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怀  烨

  主任摄影记者 常晟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