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北新区新增公办学位4260个

新建改造道义七小等12所学校和幼儿园;新建改造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5个、社区(村)养老服务站47个;启动蒲硕路、客专西街等街路新建工程;打通居家养老“最后一米”,让“品质养老”更具温度…

2023年12月22日

新建改造道义七小等12所学校和幼儿园;新建改造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5个、社区(村)养老服务站47个;启动蒲硕路、客专西街等街路新建工程;打通居家养老“最后一米”,让“品质养老”更具温度……

12月21日,沈北新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召开,沈北新区人民政府区长于胜林作政府工作报告,一组组民生承诺直抵民心。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攻坚之年,是深入推进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关键之年,也是沈北新区发展转型升级的决战决胜之年。

明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明年,沈北新区将坚持项目为王、招商为要、落地为大、服务为本,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谋划项目再聚焦,盯准政策谋、围绕产业谋,优化项目生成机制,全年谋划储备项目430个。

沈北新区将抢抓政策先机,已获批2024年国家债券支持项目10个、总投资8.67亿元,现排名全省第一。明年,沈北新区立项争取再发力,“三争取”工作持续走在全市前列。全面落实“拿地即开工”,做好全周期要素保障,开复工市级重点项目360个。围绕重点“招”,深耕北上广深及新一线城市,聚焦8条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储备重大投资、央地合作、主导产业链等3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0个。

“一把手”带队招商,发挥头雁效应,深化全员招商,强化基金招商,借力中介招商,探索“应用场景+市场+政策”招商模式,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30个。聚焦落地难点、开工堵点,全过程服务项目建设,全年落地亿元以上项目126个。

服务好本地企业是最好的招商引资。主动进企业送政策,畅通政企沟通渠道,点对点推动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想方设法为企业降本减负、增资扩产营造良好生态。

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打开新局面

沈北新区将发挥“五大片区”对“一区三城五园”建设的支撑作用,探索推进“社会资本+EPC+O”开发模式,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央地融合发展优势。

坚持全域旅游“一盘棋”,建设宜居、宜游、宜养“城市公园”。以“辽河七星山文体旅片区”为支撑,分步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辽河文明数字博物馆等15个子项目。倾力打造高品质乡村休闲游、温泉康养游、特色冰雪游、工业体验游等路线,促进景点串珠成链、以线带面,叫响“四季游沈北”品牌。

航空产业是全市首要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全省22个重点产业集群之一。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加快启动建设21平方公里核心区,以“航空航天城片区”为引领,重点建设航空配套产业园、无人装备产业园,有序实施66千伏电力工程等11个配套项目,办好中国沈阳航空航天城全球招商大会,推动航空零部件精密制造等40个项目落地建设。

储备“带土移植”项目20个,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750家和1800家。

打造全国知名、东北第一的农产品及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重要集聚区。领跑乳制品、粮油制品、肉禽制品等传统赛道,发力预制菜、功能食品、宠物食品等新兴赛道。不断提升产品丰富度、品质美誉度、品牌认知度,让“沈北好贺儿”飘香全国。

建设沈北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

聚焦新型工业化方向,开展产业集群培育行动,着力壮大一批头部企业、链主企业,构建“整零共同体”。加快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推广网络化应用,鼓励龙头企业建设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做大禾丰牧业等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标识解析量累计达到1.5亿次。

推动生物医药产业以园聚链,依托13平方公里的生命健康产业园,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大龙头企业及细分领域优势企业引进力度,培育一批优质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企业。打造最具成长性的百亿产业集群。数字化搭建文化、旅游、教育、乡村等新场景,服务业和农业数字化应用场景均达到10个以上,规模以上数字经济企业达到20家。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迈进。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开辟新路径

深化“清风+”主题建设,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合力攻坚,一窗收件、一岛办件、一口出件、一站式服务,“零材料”服务事项达到15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100%“掌上办”。深入推进“12345热线”进农村,完善未诉先办、接诉即办治理模式,年底前实现全覆盖。

持续释放宅基地改革红利,盘活利用宅基地300宗以上。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多模式探索、多地块试点,用创新活水激活农村沉睡的土地资源。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主动融入中欧班列(沈阳)运营体系,加快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探索创新“班列+保税+电商”运营模式,打造国际商品集散中心。推动“运贸一体化”,申建进境粮食口岸,拓展与RCEP国家经贸往来,开辟中亚班列新线路,进出口总额实现50%以上增长。做强载体平台,扩大合作共赢“朋友圈”,以开放的主动赢得发展的先机。

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展现新面貌

聚焦为民、便民、安民,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竞争力、吸引力。

持续开展老旧小区供水管网改造,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优质水。合力解决停车难、行车堵问题,新建公共停车场10处,新增停车泊位5000个,启动蒲硕路、客专西街等街路新建工程,打通断头路3条。有序推进城中村改造,有力推动16项公共基础设施实现“平急两用”。加快建设道义北污水处理厂,新建口袋公园30座,持续提升蒲河生态廊道管护水平。

包装启动立晶光电、总部基地、市民健身中心等停缓建工程,全年整理闲置地块10宗、1300亩,盘活闲置楼宇和厂房10万平方米以上。

新增省级以上绿色工厂5个,农村“煤改洁”2000户。坚持“以水润城”,常态化开展蒲河流域雨水排口巡查,源头整治雨污混接点,实施七星湿地、左小河等生态治理工程。全面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坚决守护好沈北的绿水青山。

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达到新水平

打造更多的“社区初创空间”,推动就业服务个性化、差异化供给,加大农民工、退役军人、困难群体就业创业帮扶力度,全年新增城镇就业9000人,让“舒心就业”更具精度。

创建国家学前“双普”创优区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大力发展基础教育,新建改造道义七小等12所学校和幼儿园,新增公办学位4260个,让“幸福教育”更具广度。新建改造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5个、社区(村)养老服务站47个,完善“嵌入式”服务功能,打通居家养老“最后一米”,让“品质养老”更具温度。

辽沈晚报记者 王月宏

本版图片由沈北新区供图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