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门派束缚 抓人才求创新

12月20日,王其珩评剧音乐艺术研讨会暨全国评剧院团发展交流会在沈阳举行,评剧界泰斗王其珩,文化学者彭定安,沈阳评剧院院长张巍,天津评剧院院长曾昭娟,中国评剧院党委书记、董事长齐红,吉林省戏曲剧院副院长张思光,长春评剧院院长张明军,唐山演艺集团副总经理杨建光,天津评剧院副院长张卫星

2023年12月22日

  12月20日,王其珩评剧音乐艺术研讨会暨全国评剧院团发展交流会在沈阳举行,评剧界泰斗王其珩,文化学者彭定安,沈阳评剧院院长张巍,天津评剧院院长曾昭娟,中国评剧院党委书记、董事长齐红,吉林省戏曲剧院副院长张思光,长春评剧院院长张明军,唐山演艺集团副总经理杨建光,天津评剧院副院长张卫星,长春评剧院副院长刘亚丽,唐山市剧协主席张俊玲,天津评剧院一级演员剧文林,中国评剧院一级演员孙路阳,沈阳评剧院一级演员周丹等人齐聚沈阳,共话评剧百年发展,这既是向评剧泰斗王其珩的一次致敬,也是探索评剧未来发展的一次“头脑风暴”。

  捍卫剧种的精神需要传承

  从艺七十年的王其珩先生是中国评剧界泰斗级人物,他曾为百余部评剧作品作曲,作品屡获大奖。

  张巍:“王其珩先生70年从艺生涯硕果累累,他不仅为沈阳评剧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也对中国评剧音乐乃至中国戏曲的音乐创作做出了有价值的探索。”

  曾昭娟:“王其珩七十年不遗余力为评剧的付出、奉献,正是我们今天要传承的精神,而且他对剧种的捍卫,也给了我们艺术创作提供了充分的原动力。”

  张明军:“王其珩值得评剧界为他举办这样的活动。沈阳这片土地孕育了评剧的三大流派,这片土地对东北评剧乃至全国评剧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更有传承作用。坚守这块阵地上的每一位艺术家都值得尊重。”

  杨建光:“非常羡慕沈阳评剧院,有王老师这么一个大家,这是沈阳评剧院的宝,也是整个评剧界的宝。沈阳评剧院之所以现在有这么辉煌的业绩,与老一辈艺术家的作品是分不开的。”

  张卫星:“看完演出有一个很大的感受就是台上的这些演员岁数突然小了,因为有王其珩这样的人在坐镇,搞艺术必须有这样的人在坐镇。这一台人唱着王先生的旋律,我感觉这是一个戏种的良性循环。”

  人才是中国评剧发展的关键

  人才是文艺发展的源头活水,这是与会专家的共识。

  王其珩:“评剧的音乐工作者怎么培养?首先确定音乐到底在戏曲中起到什么作用,这个得明确。唱腔没弄好不能排练。我很不赞成一边排一边改。我搞东西先试唱,可不是我写完了以后你学,所有的唱腔都是我来试唱,大家来评,合适了就接受,不合适我再改,这是鲁艺的传统。演员如果不喜欢这个唱段,能演好戏吗?”

  齐红:“对王其珩先生所有作品的回顾,是艺术生涯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展望,让年轻一代的戏曲人看到了希望,这一点是特别特别重要的。现在戏曲面对的问题,首先就是人才的问题。年轻的孩子们现在有多少喜欢戏曲、喜欢评剧的?有多少愿意为评剧事业付出?怎么让他们喜欢?要搭建平台,要有政策上的支持和倾斜,这样戏曲才能越走越远。”

  张思光:“音乐唱腔是一个剧种的根基,一个剧种的区别首先在唱腔和音乐上。作曲这一块如果没有传承,很多剧种最终的结局就是消失。”

  剧文林:“现在各院团的创作人员太匮乏了。音乐是灵魂,有根基还得有灵魂。王其珩老师的这些作品有引领时代的作用。阴盛阳衰确实是评剧界的现状。我要呼吁一下这个事情,这根弦要绷起来。”

  中国评剧要打破门户之见

  创新是文艺发展的生命线,文艺工作者只有跟随时代步伐传承创新,文艺百花园才会春色满园。

  刘亚丽:“各大剧院团应该加强合作,不要被门派束缚住,各门派都吸收到我们身上,才能出好戏,出精品,才能让评剧发扬光大。”

  张俊玲:“王其珩先生的作品是深入人心的,直到现在也是评剧界的精品力作,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传承。希望以后沈阳、天津、中评各大院团携手,为评剧作出新的贡献。”

  孙路阳:“王其珩先生创作了百余出戏,是留给后辈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我们应该把先生们留下的东西更好地传承下去。”

  彭定安:“评剧是来自民间的一个民间艺术,这是它的艺术特性,我们必须保留这个特性,但是仅仅保留这个特性又不够,评剧需要雅化一下。评剧的唱词直白性要保留,它带着它时代的特色、地域的特色、文化的特色。昆曲是绝对雅化的,我们可不可以从它那里吸收一点东西。评剧应该文化化。什么叫文化化?音乐、服装、演员的神态气质很重要,他的神态都有一种文化的气质。评剧的时代化问题,这是评剧面临的一个重大任务。评剧应该发挥它本身的特长,用它来表现时代、反映时代。”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

  记者 盖云飞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