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幸福成为沈阳最温暖的底色

什么是幸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幸福,终究是一种个人体验,而内心丰富的人,更容易在简单且平凡的生活中收获快乐和满足。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将希腊文中的“幸福”一词译为well-being,即“好的存在状态”,就很贴切地概括了幸福。在充满竞争和挑战的当下,压力常常令人焦虑不安,幸福在迷失中渐行渐远。

2023年12月22日

  什么是幸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幸福,终究是一种个人体验,而内心丰富的人,更容易在简单且平凡的生活中收获快乐和满足。

  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将希腊文中的“幸福”一词译为well-being,即“好的存在状态”,就很贴切地概括了幸福。在充满竞争和挑战的当下,压力常常令人焦虑不安,幸福在迷失中渐行渐远。此际,一座城市能提供的,不仅仅是生活空间,更是一处精神家园,一种好的生活状态。作为连续荣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沈阳,无疑,是一个好的选择。这是一座有温度、有胸怀、有梦想的城市,她既有厚重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又充满青春活力和独特风情,她正在努力,让幸福成为城市最温暖的底色,以足够承载更多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你看,沈阳人脸上洋溢的笑容,就是最好的证明。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每每读到这句诗,心中暖意顿生。来到沈阳,你随时可以收获这样温暖真诚的体验,沈阳人的热情豪爽,足以融化皑皑冰雪,令人宾至如归。如果你感到疲惫,不如收拾行囊来沈阳,细细品味幸福最本真的滋味。

  (徐宝君)

  读懂沈阳

  □向 阳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从沈阳来到北京。最常做的事,是向外地的朋友们介绍沈阳。但语言不足以诠释这座城市,不管是她的城市风光,还是历史文化,每次都觉得意犹未尽。

  前些时日,迎接第十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大家的目光再次聚焦沈阳,不知道朋友们是否进一步读懂了沈阳。可能很多朋友不了解,沈阳还有一个名字,叫作“英雄城市”。

  每个沈阳人的学生时代,去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扫墓,都是春游的必有环节。崇尚英雄的种子,早早就在每个沈阳人心底播撒。

  每一年“9·18”的全市鸣笛,每一年烈士归来的全市敬默,都是一次精神洗礼。在沈阳,“礼敬英烈、保家卫国”和“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早已融入每个人的骨血之中。

  前几天读到一篇文章,叫《正读沈阳》,文章讲述了沈阳的历史和未来。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人用“忠勇”二字来形容沈阳。何谓“忠勇”,那是长子情怀,那是为了祖国母亲义无反顾的忘我担当和不求回报的默默奋斗。这又何尝不是这座城市的英雄情结。

  亲爱的朋友,当你读懂沈阳的时候,你不仅仅会理解沈阳的过去和现在,还会被沈阳人心中那不灭的创业之火和炽热的长子情怀深深触动。至于未来,有这样的城市、有这样的人民,你还会质疑沈阳的未来吗?

  曾有位第一次来沈阳的朋友说:“沈阳是座被低估的城市。”10年来,我们曾经被“投资不过山海关”的魔咒羁绊了发展的步伐,也模糊了人们看待东北的眼睛。

  对于问题,我们会正视、会反思、会改变,我们必将以“跨越山海”的气魄将这魔咒踏在脚下。因为“山海”形容的,从来都是广阔的天地和博大的胸怀,而不该是狭隘的地域偏见。那山海之间,就是东北!

  请朋友们相信,当你读懂沈阳的时候,东北振兴,不远矣!

  把人生第一份简历投给沈阳

  王振宇是吉林人,考上东北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后,提着行李箱只身赴沈求学,并从本科一路读到博士学位。十几年的学习生活,他对沈阳有了深厚的情感。

  酸甜可口的老式锅包肉、亲切又豪气的东北话、包容大气的城市气质,常常让他体会到回家的幸福感。他说,人有两个故乡,一个是土地上的,一个是精神上的。沈阳是他成长的摇篮,更是“精神上的故乡”。

  对城市的爱是细微的,也不易察觉,所谓“当时只道是寻常”。直到王振宇读博期间,他只身前往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公派留学,开启新的科研征程时,思乡情切的滋味愈发浓烈。

  除了繁重的研究工作,他偶尔会抬头望望夜空,一片月光洒下,心里多了某种强烈的愿望。沈阳的一草一木、亲朋故友织起的情感的网,给予他温暖,也是破译幸福的密码。他决定留在沈阳。

  近年来,沈阳名气不断提升,历史与现代交织、烟火气与科技范儿相融、文旅产业多元发展,让这里成了国际化大都市。城市也在政策上持续发力,招商引资、重视人才,一些大项目迅速落地。尤其是“博士沈阳行”活动,让更多人看到沈阳追求人才、渴求突破的决心。

  临近毕业时,王振宇将人生第一份简历投给了沈阳,投给了皇姑。他表示,要成为城市建设的参与者、创造者,回报母校与城市的厚爱,扎根沈阳,也圆梦沈阳。

  在沈阳首府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工作,王振宇有机会参与到皇姑区重大项目中,比如推动百度-沈阳智能计算中心新基建项目落地,发挥智能智算作用,打造“城市最强大脑”,服务企业,提升城市数字化建设水平。

  舞台越大,挑战越多。从技术开发到应用,需要步步为营,持续向前,王振宇和同事们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时不我待。

  锚定目标,坚定步伐,向前迈进,王振宇收获了成长。他表示,会继续奋进,因为沈阳是一个可以“让自己成为自己”的地方,熨帖情感,拉近梦想。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胡潇文

  我对沈阳古树情有独钟:

  守护一方土地,承载美丽乡愁

  □曹 默

  我的家在葫芦岛市乡下,所在的村子除了行政区划里的名称,还有一个方圆百里知名度很高的名字——柳树底下。望文生义,村名来源于村西头耸立着的一棵五六个成年人才能合抱的大柳树。记忆中的这棵大柳树高耸入云、遮天蔽日,是大人们乘凉的好去处,也是孩子们嬉戏玩耍的乐园。虽然一毕业就来到城里工作,但仍旧割舍不掉那份乡情和乡愁。

  在沈阳定居之后,我常利用休息时间踏青赏花游园,也见到了更多的大树。据不完全统计,沈阳市现有古树名木约3500株,其中古树3440株,名木62株。这些古树分布在沈阳市的不同城区,每一棵古树都有它独特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价值。这些古树见证了沈阳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也是沈阳宝贵的生态资源。为了保护这些古树,沈阳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对古树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同时,也加强对市民的宣传教育,保护古树,人人有责。

  许是儿时的记忆,让我对大树情有独钟。我喜欢东陵公园、北陵公园茂密的松树,南湖公园枝叶婆娑的杨树,南京街整齐高大的行道树,秋季农大校园里金黄色的银杏树,尤其喜欢的是浑河两岸婀娜多姿的柳树。近年来,随着打造浑河两岸景观带工程的开展,美丽的河岸上翠柳如烟,游人如织。

  城市待久了,总喜欢在茶余饭后信步闲逛,不经意间看到的是散落在街头巷尾、庭院深处的一棵棵古树,静静地伫立着,仿佛饱经沧桑的老者,默默地注视着这座城市,见证着城市的发展变迁。随着城市更新理念的完善、绿化环保意识的增强,一些古老的大树被保留了下来,令人十分欣慰和欢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利用古树资源也成为沈阳市未来城市规划和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加强古树的保护和利用,可以为城市环境提供更好的生态服务和文化价值。古树是一个地方、一座城市代代传承的宝贵财富。它们穿越时空,守护着一方土地,承载着人们的美丽乡愁。历经风雨沧桑,一棵棵古树依然坚强屹立。人们守护着古树,守护着古树承载的历史,古树则守护着我们的乡愁和绿色家园。

  大学毕业后扎根沈阳

  我乘上开往幸福生活的地铁

  □张凯亮

  “丑妻近地家中宝”。对于大学毕业后扎根沈阳的我来说,妻子美丽贤惠,能跟丑扯上关系的或许只有她因病致残的左腿,而我也被儿麻病毒“蜇伤”过。我现今居住的房子在西二环外,但有了地铁“加持”,工作单位也可算“近地”。而悬挂着“残疾人之家”金字牌匾的“近地”,当年仿佛父母接纳孩子一样接纳了我。

  十八年前,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我,宛如羽翼初丰的燕子,踌躇满志地飞向广阔的天空。雏燕一旦飞出屋檐下的暖窝,日后就必须学会自己筑巢。

  我幸运地加入到为残疾人服务的大家庭,我所在单位的服务大楼,毗邻沈阳北站,交通便利。每天来这里参加康复训练、文体娱乐、就业培训等各项活动的残疾人络绎不绝。而对于我来说,这里更是我从恋爱到结婚的见证。

  婚后,我们与岳母同住。四年的光阴随着上下班乘坐的公交车无声走过,我用积攒下的全部存款作为首付,贷款购买了42平方米的小公寓,妻子也怀孕了。也许,房子不仅是家的载体,更是天使的落脚点。

  儿子四岁时,我用卖掉小公寓的钱作首付,购买了如今这个面积百平方米的房子。考虑到新家要离爱人工作的社区近一些,我选择了交通便利且穿过地下车库可直接进入地铁站的小高层电梯房。

  我工作的单位临近岐山路地铁站,雨雪天气,只要我进入地铁口,就约等于到家。更何况有“爱心卡”保驾护航。我居住的小区内路面没有机动车通行,每到春夏,园区里绿树成荫、花草丰美,孩子的欢笑声和着鸟儿的歌唱,此起彼伏,奏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乐章。

  地铁的建设,加快了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地铁连通了我的两个家——我的小家和我工作的助残康复之家,更连通着我目之所及的美好愿望和幸福生活。

  与妻携手三十年

  沈阳是缘分起点直抵幸福

  □关 巍

  一晃儿,执子之手走进珍珠婚。

  我是地道的沈阳人。妻也是生于斯、长于斯。三十年前,我们在同一个单位工作,认识但不熟。我俩携手还是传统媒妁之言,介绍人郭姨,是我们父母共同的老同事。

  傍晚约会,走在南运河边的路灯下,我时常会拿出一张信笺,轻读一首自创的小诗。妻爱画画,就把我的情诗一首首抄录到一个漂亮的本子上,配上她画的一幅幅小画。

  那时正是好年龄,我们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结婚时,住在上世纪50年代建的老房子,三楼南向,17平方米,两家共用一个厨房、一个卫生间。那时,就这条件,有房子结婚就挺知足。我们踏实工作,上班下班,早来晚走,吃苦能干。付出总有回报。有娃那年,分别得到5%涨工资的机会,虽说每月只多了十几块钱,但那时月工资也才200多元,更何况这是组织和同志们的肯定和认可。

  生于斯、长于斯,我们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城市也祝福着我们的成长。

  一路走来,执子之手三十年,我们走进了珍珠婚,光滑、润泽,和谐、美好,有韵味。即使工作辛苦,或拖着疲惫的身躯,或带着沮丧的心绪,这时的我,总是想到要回家歇歇,因为我知道家里有一盏为我留着的灯,有一碗为我热了又热的饭菜。

  三十年来,房子换了几换,市里有套大平层,乡下有个小别墅,公交地铁快速干道如此发达,想住哪儿就住哪;即使退休也闲不住,妻是打球、练字、办企业,我是读书、讲课、搞创作,不为多挣几个钱,只为生活更充实一点。“万事有心,人间有味”,汪曾祺先生如是说。

  前几日,偶遇老同学,言及孩子都在北京,提议退休后一起去孩子身边养老。我笑着婉拒了。这里有我挚爱的亲人朋友,这里有我熟悉的家乡味道,愈是年岁大了,愈是舍不得故土家园。更何况,京沈高铁用不上3小时即可直达,我们进京、孩子回沈,都是极为容易和方便的。

  珍珠婚,执子之手,继续在家乡沈阳过好我们的日子。

  “家在沈阳”

  投稿方式

  下载并登录

  “沈阳发布”App,在“我的”—“我要报料”中进行投稿

  电子邮箱

  syrbzbs2017@163.com

  征文主题

  近年来,沈阳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作为城市蝶变的见证者,你有着怎样难忘的记忆?又有着怎样的感慨和赞叹?说出你的热爱,一起赞美家乡,分享喜悦。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