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在陈云的办公桌上,有个这样的小碟子。不多不少,刚好13粒花生米。因为陈云的身体比较虚弱,医生建议他每天要吃花生米,以作养生之用。但花生的胆固醇比较高,所以必须限量,每天只能吃13颗。这是陈云坚持了几十年的习惯,可是自从到了沈阳之后,这个小碟子就空了。原因是沈阳全城粮食奇缺。
2023-11-17职工医保门诊看病报销这三个问题您得知道
职工医保门诊共济改革后,普通门诊也能享受医保统筹报销的待遇,但在医保统筹报销时,很多参保市民并不了解如何正确使用门诊报销待遇。11月16日,辽宁省医疗保障事务服务中心针对怎样享受门诊报销待遇,如何正确使用“共济账户”等问题进行了解答。问题一:是否只有在社区医院看病,才能享受门诊报销待遇?
2023-11-17专家支招肺炎该如何用药 如何预防
近期,因气温下降,肺炎、上呼吸道感染的患病人数增加。对于肺炎该如何用药?如何预防?怎样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与抗病能力?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辽宁省退役军人总医院、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多位专家为市民支招。
2023-11-17沈城心安 亦是吾乡
□王宇开栏语:沈阳通过“博士沈阳行”活动,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吸引集聚高层次人才,营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塑造“沈水之阳、我心向往”人才活动品牌。本版今起推出“博士在沈阳”的栏目,讲述来沈博士选择沈阳、扎根沈阳、圆梦沈阳的故事。
2023-11-17走过千山万水 他们选择留在沈阳
美丽的风景固然有吸引力,但漂泊久了总有疲惫的时候。若你想停下脚步,不妨来沈阳看看,这里有美景、美食,有淳朴的乡情,还有热情的沈阳“老铁”,正如美国人马意骏和叙利亚小哥Naseem所说,在这座城市里,他们找到了家的感觉和热爱的生活方式。爱上沈阳,就是这么简单。
2023-11-17“家在沈阳”投稿方式
下载并登录“沈阳发布”App,在“我的”—“我要报料”中进行投稿电子邮箱syrbzbs2017@163.com征文主题近年来,沈阳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作为城市蝶变的见证者,你有着怎样难忘的记忆?又有着怎样的感慨和赞叹?说出你的热爱,一起赞美家乡,分享喜悦。
2023-11-17走遍大江南北,最爱“家乡”沈阳
“我最美好的时光都是在中国度过的。”意大利裔美国人马意骏在中国已经生活了24年。在中国的这些年,他在不少地方生活过:一开始在成都,后来去了上海,结婚后与妻子在海南生活了几年,之后再到上海和杭州,现在定居沈阳……走遍中国大江南北的马意骏,几年前回到了妻子的家乡,也是他最爱的沈阳。
2023-11-17城市建设飞速发展 家乡变化扑面而来
□邱学武2012到2018年,我5次去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和墨尔本带孙子。刚到澳大利亚时,看到居民区附近的公园多、绿地多,感慨颇多。2018年回到沈阳,发现城市绿地建没、公园建设突飞猛进,浑河两岸的绿化更是一日千里。我住的苏家屯区中兴街道,只用半年就完成了七家公园的兴建和加工厂公园的改造。
2023-11-17这是一座有人情味的城市
最近,在八经街幽静的咖啡小巷里,迎来一波又一波前来打卡阿拉伯风情咖啡的“网红”小姐姐们。在一个悠闲的下午,记者掀开这家阿拉伯风情咖啡店的门帘,与来自叙利亚的店主Naseem暖心畅谈,倾听他来沈创业的感人故事,以及他眼中的“沈阳印象”。
2023-11-17